音樂與夢想
(註:圖取自高雄市信義國小網站)
去年二少爺學校舉辦了一系列的「大師講座」,包含校友尤虹文、黃海倫以及林昭亮、朗郎都蒞臨學校和小朋友互動,這兩天為了撰寫一些畢業音樂會的資料,特地到學校網站瀏覽看看有沒有什麼素材,卻在信義國小網站看到「100學年度音樂班生涯規劃講座」現場錄影檔,時間是2011年10月14日,講題:音樂與夢想。主講人:尤虹文。
這位被譽為「女版的馬友友」,是高雄市信義國小音樂班前幾屆的學姊,她以深入淺出的話語和學弟妹聊天,頗具建設性,從網路上搜尋到尤虹文資歷如下:
△高雄市信義國小音樂班畢業、高雄市新興國中音樂班畢。
△與馬友友相同,同時擁有哈佛大學和茱莉亞音樂學院學歷。
△紐約時報讚譽為「飛揚的大提琴家」。
△波士頓環球報及哈佛紅報「最完美的大提琴演出」,以時而婉轉深沉,時而清亮悠揚的琴聲,不僅直探樂曲的精髓擄獲現場聽眾的心,更讓人意猶未盡的期待再一次的相契相合。
△蘋果日報讚譽為「女版馬友友」。
△旅美期間多次和知名小提琴家帕爾曼(Itzhak Perlman)及大提琴家馬友友合作演出。
△演出邀訪包括卡內基廳"古今迴響音樂節"擔任大提琴獨奏家,(Carnegie Hall),紐約911紀念音樂會,演出深受好評,於美國各大電視台爭相實況播映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◎尤虹文在高雄市信義國小音樂廳演講全文:
音樂與夢想
各位小朋友、老師、家長、來賓大家好:
今天很榮幸能夠回到母校,回到暌違多年的舞台。還記得十二歲時的畢業音樂會演出《維瓦第大提琴協奏曲》,就在這個舞台上,國小同學一起練樂團的情景,老師的諄諄教誨,都還歷歷在目。今天很感謝丁老師請我回來演講,在座的盧老師是我五六年級的老師,丁老師是我三四年級的導師。以前我們做剪貼簿,我記得我寫過一篇讀書心得,老師非常認真的批改,還回了一封信給我,「信」我到現在都還留著。我對於信義,對於母校,真的是有無限的懷念,無限的感恩。
今天回到學校,很榮幸,但是也深覺這次演講擔負著的是重責大任,我前幾天在台北錄影,是王偉忠的新節目「我們一家訪問人」。但是我覺得我來母校演講,比上電視更緊張。我想,壓力大一方面或許是因為我多年來已經比較習慣用英文表達,另方面則是因為覺得我跟各位同學之間,我們是那麼的親近,同是信義的校友,但是我們又好像很遙遠,畢竟我還是大你們許多。
到底應該講什麼才能對你們幫助最大,獲益最多?為了主題,我真是絞盡腦汁想了好久,希望各位同學可以得到一些啟發。我本來想,或許我可以告訴你們如何面對兩三年後念國中的壓力?我在信義國小度過童年最快樂的時光,從來沒有計畫設想國中會多麼的不同。我又想,或許我可以告訴你們如果想要出國留學,要做什麼準備?雖然所有個別課老師都非常傑出,但是很少老師有時間可以提早告訴我們國外的情形,台灣以外,高雄以外的世界多麼廣大。
後來我又想,或許我可以告訴你們,念茱莉亞音樂院(The Juilliard School)的刺激,還有考試的情形。我相信大家考進信義音樂班,應該都已經是考場高手,但是考茱莉亞音樂院(The Juilliard School),還是別有一番挑戰。最後我再想,或許甚至我可以跟你們討論我在哈佛大學(Harvard College)的點滴,還有台灣人在哈佛的小故事。哈佛大學四年對我的衝擊,相當於信義國小對當年九歲,於音樂還懵懵懂懂的我衝擊,可以相提相比。或許,這會是一個好主題?
但是左思右想,我內心深處還是覺得總有更重要,更發人深省的主題,聯繫著你和我,跨越我們差別十五屆的距離,更代表我們的共通性。
我在美國波士頓念書的時候,有一個非常具有說服力的指揮家兼演說家Benjamin Zanders。他曾經說過,他每次演講,或是每次上台演出,總是希望能夠找到和聽眾的交集,而他最大的安慰就是每次演出後,聽眾的眼睛都因為他的表演而發光發亮。我今天在台上演講,你們在台下聆聽,我唯一在乎的其實也同 Benjamin Zanders 所說的一般,希望能夠找到跟同學一起相牽相繫的點線面。
那我們大家最大的相通處是什麼呢?我想,大家應該都猜到了,是「音樂與夢想」,也是我今天認為最重要的主題。因為這兩樣元素,在我們彼此的生命中,缺一不可。學音樂,不能沒有夢想。音樂家的一生,每個人的一生,必須要有築夢的動機,做夢的權利,以及捍衛夢想的勇氣!
為什麼我這樣說呢?做夢,捍衛夢想之前,到底我所指的夢想如何定義?德國大詩人哥德曾經說過:「感動人類的夢想,絕對不平凡。」(Dreamno small dreams for they have no power to move the hearts of men.)美國的馬丁路德金牧師最有名的演講是高喊: I have a dream !他的夢想是消除美國白人和黑人之間嚴重的種族歧視。很多時候,隨著年齡的增長,時常會覺得夢想這個字,有如吹氣球,越吹越大,大到無法想像。約翰哈佛是我們哈佛大學的創辦人,他的夢想是追求真理,所以「真理」(VERITAS)成了哈佛的校訓。從哈佛大學畢業的時候,我學校的好朋友,每個同學的夢想都是追求真理,改變世界;希望利用藝術,利用文化,利用經濟,利用所學,讓世界更美好,實現約翰哈佛的夢想。
但是終究我不是哥德,不是馬丁路德金牧師,不是約翰哈佛,我是尤虹文。他們的夢想固然偉大,但是我今天想要跟大家說的夢想,不是這些冠冕堂皇,好像離我們小學生還非常遙遠的夢想。我今天,要跟你們說的夢想, 是指我們心中,單純的,沒有外在干擾,沒有壓力,小小的火花,或許還沒有燃起,或許我們自己都還不清楚,但是確具體存在我們心中深處的火苗,是築夢的動機。你們或許不知道,你們在這個金黃的歲月年紀,是比任何人還要適合當小小夢想家,為你心中最細微的夢想,當一個築夢人。
我今天跟你們分享兩個我念信義國小的小故事,親身經歷:小學四年級時,第一次學大提琴的《巴哈無伴奏組曲》。我記得那是一個很陽光的下午,我開了琴,老師第一次拉無伴奏給我聽,接著一字一句解釋巴哈的作曲偉大之處,多聲部卻以一把大提琴就可以如此呈現,教我如何聽那麼多聲部重疊在一起的壯麗與美好。當時我記得上完課,我的心靈彷佛被音樂洗滌,覺得假如能夠一輩子都浸淫在如此美麗的音樂境界,該能有多好。那時我才和你們一樣大,我相信你們可能也感同身受過,對於自己拉的曲子,這樣深刻的感動,我到現在都還忘不了。
另外一個小小的故事,是小學五年級時,有一次鋼琴期末考,我那時學了一首同學中沒有人聽過孟德爾頌寫的《幻想曲》。我們那個時候很調皮,雖然期末考,但是考完的人都會坐在後面,開始不專心聽其他人表演。我是最後一個考試,感覺神經快要崩潰了,而且大家都很累,只想趕快結束下樓去吃營養午餐。但是我對那首曲子愛不釋手,期末考前一向都很緊張,但是那天不知為什麼,一坐到鋼琴前面,心就定了下來,只記得我彈出第一個音,很悲愴的升F小調,接著整個考試的房間安靜了下來,好像針掉下來都可以聽到的感覺,大家都跟我一樣被孟德爾頌吸引,一呼一吸,跟著音樂起伏。考完以後,我也不在乎期末考的成績了,只覺得,要是能夠終其一生,服務音樂,演出這麼偉大的曲目,將音樂的感動帶給更多的聽眾,有這樣的夢想,是不是非常幸福?
其實我要感謝你們,因為要來跟你們演講,也讓我回到記憶的長廊,找到我跟你們一樣大時,內心深處小小的感動。這兩個故事,不是希望你們都有跟我一樣的夢想,而是拋磚引玉,鼓勵你們,今天以後,開始思考自己的夢,聆聽自己的想法,即使微小,如同我拉巴哈,彈孟德爾頌的小小喜悅,或是感覺夢想還很遙遠,都要牢牢記住。
我們現在做一個實驗哦 :我知道我們學音樂的孩子,都有豐富的想像力,那假設,我們每個人手上拿一個袋子,這是我們的「夢想袋」,上面可以寫下你的名字。我剛剛已經把我的夢想袋打開,告訴你我的夢想,那現在我給你三十秒,我希望你閉上眼睛,不要說話, 安靜,想好: 你的夢想是什麼?可以是很小的一件事,會讓你很高興,很快樂,或者很感動的事,你就可以把他當作夢想,放進去袋子裡。然後想好以後,我們把今天的夢想裝起來 ,打結綁住!等到我們裝好夢想袋,就永遠沒有人可以拿走這個袋子。因為只要擁有這個袋子,我們每個人都是小小夢想家。
我要告訴你,這個袋子,不屬於任何人,不屬於爸爸媽媽,不屬於老師,不屬於學校,不屬於你最好的朋友,這個袋子,是屬於你自己獨一無二,你的專屬袋, 你的夢想,做夢是你與生俱來的權利。
我在哈佛大學四年級要畢業的時候,很多公司希望我去就業,因為哈佛大學的畢業生,還沒有畢業之前,美國的大公司就會來搶人材,大概一個人畢業前都至少有三到四個工作機會。我可以畢業後就到紐約去拉琴,表演。我那個時候有一點困惑,有一次聊天的時候,就跟我的哈佛室內樂指導教授,名鋼琴家:列文 (Robert Levin)請益,請教老師,我應該怎麼做?那你猜教授說什麼?
教授沒有告訴我應該做什麼,只告訴我一句話,他說:「世界上最難的事情,就是聆聽你心中最微弱的聲音,最動人的夢想,因為全世界,甚至你身邊最親近的人,都有可能一個不小心掩埋,踩壞,澆熄你心中的火焰,以為夢想微不足道而忽略你的夢想。但是不要放棄,努力想起,你應該做的事,你心中,最深刻的夢想,就是你該走的路。」當時我差一點流下淚來,大概三天以後,我就婉拒三個大公司(微軟,Google, 還有波士頓顧問公司),決定搬到紐約,當職業演奏家,也去茱莉亞音樂院深造。因為我知道,我大學四年級的夢想袋,其實也是我小學四年級的夢想袋。因為哈佛教授的鼓勵,我沒有放棄我的夢想袋。我希望告訴你,我們學音樂,做夢以後,也要努力為自己的夢想奮鬥。
音樂家是夢想的守護人,盡其所能去捍衛你的夢想.當然,不只音樂家是夢想的捍衛者,世界上成功的人,其實也如此。不願放棄夢想的人大有人在:最近逝世的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(Steve Jobs),終其一生認為自己是藝術家。你猜他是不是跟你們年紀一樣大的時候就做夢?是的!他小小賈伯斯竟然在十二歲的時候,就自己找家裡的黃色電話簿,一筆一筆找,打電話給當時美國最大的惠普電腦公司HP 老闆 Bill Hewlett 告訴他說想要做一個關於電腦的學校計畫,但是需要零件。結果你猜惠普電腦公司 HP 老闆有沒有掛電話?沒有,不但沒有掛電話,還跟賈伯斯講了二十幾分鐘,聽他描述他的計畫方案,幫他構思。你說,賈伯斯是不是從小,就實行他做夢的權利,有了夢想的袋子,抓著緊緊的,非常勇敢去捍衛他的夢想?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:沒有小小的火苗,沒有築夢的動機,就沒有之後的真正夢想的建立。而築夢不要等到國中,高中,不要等到大學成人,不要等到如賈伯斯一般成功以後才來築夢:夢想袋的擁有人,是你們小學生:你的夢想等待著今天的你去發掘, 你的夢想是你的權利,也是你必須捍衛的義務。
所以我今天帶了夢想袋給所有在座的同學:請大家不要忘記,往內心深處探索,裝好自己的夢想袋。
十年後,你可以為了你的夢想,為他奮鬥,為他打拚,為他起飛,在所不惜。十年後,或許社會,或許同儕,或許升學壓力,或許其他種種因素,你也許會羨慕別人的夢想,以為別人的夢想才是你要追求的。
那個時候,就要回想起,今天安靜的三十秒鐘,你就會想到,你辛苦築夢的動機,你或許會記得,好像曾經有一個尤虹文,在你小學的時候,告訴你說,只有你自己,才能給你自己做夢的權利;只有你自己,才可以鼓起勇氣,捍衛夢想。
那時候,我請你,不要忘記,今天我們一起裝滿的袋子,我們一起築夢的袋子:不要忘記,小學三年級,小學四年級,小學五年級,小學六年級的你們,才是真正的夢想者!
留言列表